在湖北省隨州市洛陽鎮政府組織辦結束近兩個月的暑期實習,有感于家鄉老黨員扎根基層的事跡,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大三學生黃家鑫萌生了入黨的想法。開學前,這名95后主動向學院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一次特別的社會實踐,讓這群95后、00后大學生重塑個人成長新視角。
今年暑期,有不少湖北籍在校大學生因疫情阻隔在家,往年正常開展的社會實踐受到影響。
時刻心系青年、心向青年,是共青團職責所在。7月以來,團湖北省委圍繞上級部署并結合省情,聯合省文明辦、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司法廳、省扶貧辦等單位啟動湖北省2020年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項目,面向全國高校選拔湖北籍在讀大學生,采取“實習實訓”方式,到家庭所在地鄉鎮(街道)兼任基層工作助理,參與為期1年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寒暑假到崗,其他時間線上開展。
為退休村干部發放津貼、給感染新冠肺炎的群眾送補助、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會……這個暑期,黃家鑫頂著高溫跑遍了家鄉周邊6個村子。
“一位退休的老村干部已經65歲了,仍然心系村子發展,就村里年輕干部培養和村民增收談了很多建議,讓我深切感受到黨對百姓的初心。”黃家鑫說,以前覺得“為人民服務”有些空泛,但這次實踐后,打心眼里敬佩共產黨員。
這個暑假,在湖北各地的返鄉大學生運用所學所長參與家鄉基層社會治理,貢獻出青春智慧和青年力量。
在仙桃,團市委聯合市人社局組織62名95后、00后大學生,奔赴38個街道參與基層治理。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大二學生鄒婉頻,在胡場鎮創建文明城市指揮部辦公室協助工作。
協助撰寫“創文”工作方案、第一次系統了解家鄉人文風貌,這個19歲的姑娘感受到基層治理的艱辛與光榮。“講文明樹新風要靠每一個人努力,這很漫長,但能迎來煥然一新,一切都值得。”鄒婉頻計劃,畢業后報考家鄉公務員。“這里需要我們奉獻光和熱。”她說。
眼瞅著家鄉防汛形勢日趨嚴峻,家住漢陽區的王昱杰,看到校團委的實踐活動招募令后,主動報名加入大橋社區一帶約4公里長的堤壩巡守中,提醒江邊行人注意安全,勸阻青少年下江戲水。
值守長江大堤20多天來,這位武漢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大一學生更理解了堅持和責任,“一想到小小的巡江能為孩子們構筑一道生命防護墻,心中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通過團南漳縣委微信公眾平臺,武漢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專業大學生鄧畯心報名參加了當地留守兒童支教活動。她與6名老師一起,在九集鎮文化站開設了畫畫、地理、歷史、英語等課程,有30余名中小學生參加。
“我負責教一到六年級的美術課。大多數留守兒童父母出去打工,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在教學中更會注意給他們多一份關愛。”鄧畯心說,“返家鄉”社會實踐增強了歸屬感,也鍛煉了個人管理和交際能力。
在宜都市王家畈鎮古水坪村,22歲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大三學生施露萌在鎮團委的支持下,召集村子里的10名大學生成立了古水坪村“曙之光”支教隊。
他們協調村民服務中心,騰出一間教室,為家鄉的40名中小學生提供愛心支教,輔導語文、數學和英語,還教他們唱歌、舞蹈。
“大家對家鄉發展充滿期待。”團宜都市委書記呂俊杰介紹,此次“返家鄉”社會實踐,當地吸引到400余名宜都籍在讀大學生參與。
團湖北省委學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實踐設置了基層黨建、扶貧助困、普法宣傳、基層治理、青少年服務五大類崗位,縣區團委和高校團委同時發動報名,以屬地單位需求為核心,“因需設崗、按崗招人,就近就便開展工作”。
上崗之前,團湖北省委邀請來自江岸區西馬司法所、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武昌區衛生健康局等單位的專家,開展在線培訓、安全教育和心理輔導。
團湖北省委還協調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為實踐大學生購買人身意外保險、配置返家鄉工作包,并爭取人社部門將實踐項目納入“我選湖北”計劃,按照相關規定對入選大學生線下實習實訓給予每月不低于500元的補貼。學校團委協調將“返家鄉”社會實踐納入學校社會實踐學分認定范圍。
兩個月來,先后有4118名大學生參與其中,覆蓋除神農架林區以外的湖北所有市州、93個縣市區,直接服務于417個鄉鎮247個街道的社會治理中。
“青春扎根基層、奉獻國家,青年才能找到成才之基。此次‘返家鄉’社會實踐,為在讀大學生重新認識家鄉打開了一扇窗,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中,他們在田野中閱讀國情省情,將鄉土情懷厚植心間,砥礪報國之志,踐行愛國初心。”團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澍評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