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關系”是指同宿舍成員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通過語言、思想、知識、情感等媒介結成的以精神關系為主要內容的人際關系。
對大學生而言,宿舍是集體生活的重要場所之一,具有類似于家的功能,是學習和生活緩沖的地方。但是,由于宿舍成員之間接觸最多,因溝通障礙、需要不同、認知差別、個體差異等引起的矛盾和沖突也最容易發生,因而有關宿舍關系的諸多問題值得去探索和研究。
大學生宿舍內部主要的相處方式有哪些,其中又有哪些影響宿舍關系的因素?讓我們一起探究大學生宿舍關系,探索其中的相處之道。
溫暖而安心——以“舍”為家,心的港灣
我們面向武大在校生就“宿舍關系”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宿舍關系很和諧的比重有54.96%。同時我們對部分同學進行了訪談,認為目前宿舍關系融洽的受訪者也占據了比較大的比重。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一間文明寢室,大家相處得非常融洽,四個女孩子平時喜歡一起上課一起外出。該宿舍的牟念說:“我們四個性格都很活潑,坦誠相待,相互幫助,一起分享。我們沒有不愉快或者鬧矛盾的時候,大家都很理解對方,都很好相處。”同一宿舍的黃玉緩也說:“室友的性格都是樂樂呵呵的,活潑開朗,幽默風趣中帶著一點呆萌。”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的李心表達了一個積極觀點,“大家都想把關系搞好,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在這樣的意識主導下,她們宿舍大一的時候就約定:有問題及時交流解決,不要忍住不說。同一宿舍的馬肖也說:“有小摩擦要說出來,但要注意方式,盡量委婉一點。”
在室友磨合方面,城市設計學院的吳林給出了一個好方法,“在平時生活中,可以用語言和行為潛移默化地引導對方,同時自己也要去體悟對方的感受做出改變。”
被問及經營宿舍關系的小技巧時,黃玉緩介紹,平時大家喜歡在宿舍里聊聊天,尤其是晚上暢聊可開心了,“其實不需要特定的活動來維系感情,日常的互動就能讓我們的關系越來越融洽。”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8級的顧燁也說,“聊天是很好的方式,聊聊彼此見聞,聊聊彼此生活,互相開解互相鼓勵。”
“宿舍是一個團體,宿舍氛圍和宿舍事務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值得注意的是,應該將舍友視為生活的陪伴者,而不是依賴的對象,尤其在學業方面應該獨立。”顧燁也指出,“應當審慎地平衡自己和集體的關系,既要保有自由和獨立,也能溫暖地停泊和交融。”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宿舍關系融洽的寢室,像溫暖而安心的家,成員們彼此陪伴互幫互助,但又不失自我追求和獨立,最終共同營造了溫馨舒心的寢室環境。
平和而冷靜——夫“舍”者,求學之逆旅也
在調查中,41.22%的調查者表示:宿舍關系比較中性,感覺不冷不熱。部分訪談對象認為,宿舍關系雖然沒有大沖突,但也談不上相親相愛,“大家相安無事,寢室跟賓館有點像”。
通過對問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認為宿舍關系不冷不熱的受訪者群體中,那些影響宿舍關系的因素里,“生活習慣差異”影響最大,占85.19%,“性格差異”因素占79.63%,“發展資源的比較和競爭問題”占14.81%,還有5.56%的同學認為價值觀、專業等因素也對寢室關系產生了影響。
問卷結果還顯示,在該受訪群體中,宿舍有過矛盾的占31.48%,68.42%的受訪者表示宿舍內部沒有矛盾。關于矛盾的解決,更多受訪者則表示冷處理、靠時間、不想處理等。我們發現,宿舍關系比較冷淡的宿舍,矛盾沖突并不多,但在處理矛盾時,往往在方法上偏向于冷戰,宿舍關系為此受影響從而不會比較親密。
冷淡的宿舍關系是大學生群體中一種比較普遍化的宿舍關系,大家之間沒有大的矛盾,也沒有親密的關系,宿舍很多時候更像旅途中的一個落腳處,公交車向前行駛經過的一個站點。大家身在同處,卻常常斷了連接,宿舍缺乏了家的感覺。
“生活習慣不同”是宿舍關系容易起摩擦的導火線之一,訪談中有同學表示,“和室友溝通過,但因為各有堅持而沒有談攏,最后道不同不相為謀,盡力維持平和就好。”
有同學介紹,曾經宿舍關系非常和睦,但因為一些小事造成隔閡,沒有及時去化解,導致宿舍關系比較疏離了。而他的室友在旁邊補充道,“進入大三以后,學業壓力變大,要開始為畢業做準備了,所以大家平時交流的時間變少了,這也是宿舍關系變淡的一個因素。“
有的同學回憶道,“以前會在寢室開一些玩笑,但無意中傷害了室友,可能大家的心理底線不一樣。這個問題出在性格上,我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一位大四的同學說,“我越來越認識到人和人差別挺大的,有的人容忍度沒那么高。由性格和成長環境差異所造成的行為方式不同,沒有對錯之分,但會造成矛盾。”
有的同學直言,冷淡很多時候意味著被忽視,“有時候,周末沒有課,想和室友結伴出去玩,但室友都有自己的約會,我只好一個人窩在寢室刷劇。”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上述這位同學的經歷頗有代表性——宿舍只是社交圈子交叉的一個小點,每個人交集外的圈子大小互不可知,進而導致宿舍內彼此需求的忽視。
孤獨而疏離——只為過客,不是歸人
通過調查發現,3.82%的問卷受訪者表示宿舍關系不太和諧,有明顯的孤獨感。其中男生占比80%,女生占比20%。
令惠告訴我們:“兩個室友在一起有說有笑,而自己插不進嘴的時候,挺難過的。我也知道,她們不是故意冷落我,我的失落是因為自己沒有被特別地關注到。”
李錦認為自己受到了另外三名室友的孤立,“他們來自同一個省,我和他們的用水用電習慣不一樣,我想開空調,他們說又不熱干嘛要吹?那行吧,隨意了,反正在宿舍除了睡覺也沒啥交集。”
李錦的室友們則表示,集體生活需要互相遷就,目前大家都還沒有經濟上獨立,需要父母供養,應該能省則省。
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的宿舍矛盾激化,也會對宿舍關系產生不良影響。
有位男生告訴我們,他對衛生和睡眠要求較高,并且要求舍友和他保持同樣的生活習慣。其中一位室友常常熬夜學習,平時也不太注重個人衛生,導致兩人產生沖突,寢室關系一度僵持。作為旁觀者,隔壁宿舍的同學說,“他倆都沒有錯,集體生活需要多一點求同存異,商定一個彼此能接受的方案也許是個選擇。”
“我轉院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有個室友太難搞了。”一名同學在談起寢室問題時,情緒顯得有些激動,聽他細細講述后可知,他和那位室友的矛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具體歸因都是生活習慣上的瑣事,日積月累,給他造成了比較重的心理負擔。
在訪談中我們發現,男生寢室的矛盾更容易堆積爆發,女生寢室小矛盾多,但是溝通較頻繁,比較愿意敞開心扉交談,從而減少了矛盾的累積。
就中國文化傳統來看,男性一直扮演著寡言的角色,其內心卻是波瀾起伏的自我對話,雖然抱著懶得去講、得過且過的態度,但最后一次小的情緒點的爆發卻容易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相比女生,男生更傾向于獨處,仿佛孤獨是他們的通行習慣,寢室關系的經營容易被忽視。
大學生的孤獨感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越發突出。據《青年研究》“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調查的初步報告”顯示,常有孤獨感的大學生約占28.6%,少有孤獨感的約占31.7%,從未感到孤獨的學生幾乎沒有。
孤獨有多重解釋。“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卻只看到煙”,有些人孤獨但不寂寞,追求所愛內心充盈,自洽使他只需取悅自己;有些人渴望被接近和理解,卻因無法得到良好的外界反饋,陷入自我禁錮,由外部環境帶來心理上的雙重孤獨。也有很多時候是特定情境下的孤獨體驗,明明身處熱鬧,卻無來由地或因一些細節感到孤獨,陷入自我搭建的空間,在這個情境結束后又會很快脫離。
大學生的孤獨感來自很多方面:學術研究的個人性,新環境新社交圈的不適應性,自我表達與他人理解的偏差性,付出與成果的不對等性,目標與現實的落差性等等。而仍未很好地從個人生活中脫離出來又要試圖去接軌大學生活,長期相處的對象由熟悉的父母轉變成來自天南地北的舍友,宿舍群體生活成為孤獨滋長的一大背景環境。學會如何維持良好的寢室關系并從中找尋歸屬感,成為解決孤獨問題的關鍵。
對于宿舍關系中的孤獨感,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對孤獨甘之如飴,習慣在孤獨中思考和生活;有的人不喜歡過于親近的人際關系,習慣和人保持距離;有的人感覺不被理解或者被孤立,孤獨感來源于緊張的寢室關系。當我們因宿舍關系比較僵化而感到明顯的孤獨時,我們應當如何面對呢?
老師來支招——坦誠溝通,互相成就
為深入了解大學生宿舍關系,探究其影響因素以及相關解決措施,我們與武漢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曾翹楚老師進行了對談。
曾老師認為,大學生宿舍矛盾可以概括為三類:一是由個人差異與寢室性質引起的矛盾沖突,二是由于性格原因有意識或無意識形成的小團體與邊緣化,三是在獎學金、發展資源上的比較與競爭。
第一類問題:由個人差異與寢室性質引起的矛盾沖突。這是最常見、最主要的矛盾沖突。既有生活習慣的差異,也有價值觀念、人生態度的差異。有的人認為宿舍主要是娛樂休閑的場所,而有的人則希望在宿舍中覓得一處安靜學習工作的空間,而寢室里玩游戲、追劇、打電話的聲音不僅會干擾學習,還不利于營造靜心學習的氛圍。不同的人對于學習與娛樂的權衡與重視程度不同,諸如此類價值觀念的不同往往會造成更深層的偏見與隔閡。
第二類問題:由于性格原因有意識或無意識形成的小團體與邊緣化。其最關鍵的成因是學生的個性,能否相互理解包容、出現問題時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調節,都會影響宿舍關系的走向。這與學生是否有過住宿經歷有較大關系,也包含著很深的學問。
第三類問題:在獎學金、發展資源上的比較與競爭。一系列評獎評優活動可能在寢室內部引起利益沖突,從而對寢室關系產生不良影響。
分析完問題之后,曾老師從武漢大學、宿舍集體和學生個人三個角度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建議。
學?梢耘e辦以寢室為單位的活動,比如寢室布置裝扮比賽,增加寢室成員的溝通合作,增強凝聚力和歸屬感。此外還可以進行文明寢室評比,選出友愛寢室、學霸寢室等多種典型,樹立榜樣,還可以請這些寢室的同學分享經驗,對其他寢室產生引領和鼓舞作用。
宿舍內部可以制定寢室公約,公約不宜太復雜、太冗長,針對核心問題達成一個共同接受的守則。溝通中注意一定的溝通技巧,主動換位思考。曾老師還特別強調,舍友之間要相互關心。宿舍生活不僅僅是一個宿舍之內的問題,宿舍之外遇到的種種挫折產生的負面情緒都會不自覺地帶回宿舍,關心舍友的生活和心理,可以有效規避外界原因引發的不必要的矛盾紛爭。
談到處在焦點上的學生本人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時,曾老師指出,這要看具體問題的大小。事小,則多多包容,盡量接納;如果對自己產生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則要直面問題,果斷處理,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方式。
曾老師指出,在與舍友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則和方法:首先是要換位思考,交流的目的是為了協商,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標準;其次是要就事論事,不要輕易把他人的一件事情、一個舉動上升到人品、人格層面,否則會使對方感到被攻擊,加大溝通的難度;第三是要真誠開放,開誠布公地擺出這樣一種態度:我來跟你討論溝通并不是要指責你,而是真心地希望我們之間能有更好的關系,即便溝通不順,產生不良情緒,我的心意始終是好的。
在采訪末尾,曾老師尤為關切地談到了家庭條件懸殊對宿舍關系與學生心理的影響。當寢室中有家庭經濟狀況相對較差的同學時,其他同學應當保持尊重,注意維護其自尊,并減少可能無意刺傷到他/她的舉動,寢室活動也要注意理性適度消費,不能對他/她造成過重負擔